10月10日,朝鲜劳动党总书记、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平壤出席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。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
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10日在平壤金日成广场隆重举行,朝鲜劳动党总书记、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出席并发表讲话。
10月10日,在朝鲜平壤,朝鲜劳动党总书记、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结束后挥手致意。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
10月10日,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在朝鲜平壤举行。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
10月10日,在朝鲜平壤,方队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行进。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
10月10日,在朝鲜平壤,方队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行进。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
10月10日,在朝鲜平壤,方队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行进。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
10月10日,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在朝鲜平壤举行。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
10月10日,在朝鲜平壤,方队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行进。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
10月10日,在朝鲜平壤,方队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行进。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
10月10日,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在朝鲜平壤举行。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
10月10日,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在平壤举行。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
10月10日,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在朝鲜平壤举行。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
(来源:新华社)
朝鲜大阅兵为何从2020年起改在夜间举行,有哪些特殊原因
综合现有公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,自2020年起,朝鲜将阅兵时间由白天调整为夜间,这一变化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战略考量与现实需求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殊原因:
1、增强战略威慑与视觉传播
营造视觉冲击力:通过精心设计的灯光布局,朝鲜在黑夜中构建出极具戏剧张力的视觉场景。聚光灯聚焦于导弹等重型装备,勾勒出冷峻而庞大的轮廓,在黑暗背景的映衬下形成强烈的视觉压迫感,强化观众的心理震撼。
提升传播效果:夜色与灯光形成鲜明对比,使镜头画面更具冲击力,易于在媒体传播中制造话题、引发关注。朝鲜借此塑造“不可预测、不可小觑”的国家形象,进一步放大其战略威慑的舆论效应。
2、检验与展示实战能力
锤炼全天候作战能力:夜间阅兵是对部队夜间机动、协同作战与快速反应能力的全面考验。士兵需在非常规时间保持高度战备状态,飞行员也需完成复杂夜间编队任务,体现出朝军对全天候作战体系的高标准要求。
传递高度备战信号:此举也呼应了朝鲜历来重视夜战能力的军事传统,向外界传递其“随时可进入实战”的强烈信号,强化对外威慑的实战基础。
3、适应气候与环境条件
保障人员与装备状态:朝鲜夏季白天气温常高达35℃以上,对长时间着厚重礼服列队的士兵构成严峻体能挑战。而凌晨温度较低且稳定,有助于维持军容严整与人员状态。
维护装备稳定性:夜间凉爽环境有利于导弹、雷达等精密装备的电子元件保持稳定运行,避免因白天高温暴晒引发故障,确保阅兵流程顺利推进。
4、强化保密与信息管控
降低侦察精度:夜间环境能有效削弱光学与红外侦察卫星的成像质量。即便在阅兵中展示新型武器,其关键细节在灯光条件下依然难以清晰辨识,显著增加了外界技术分析的难度。2018年日间阅兵中,西方曾通过高清卫星图像详细研判朝鲜导弹发射车的技术特征,甚至识别出部分技术短板。这一经验促使朝鲜转向夜间模式,以夜幕为“天然屏障”,减少关键信息的对外泄露。
实施“半透明展示”策略:夜间阅兵使朝鲜能够在展示军事实力的同时,有效控制信息输出的精度,实现“秀肌肉但不露筋骨”的威慑效果,既对外彰显实力,又保护核心技术细节。
5、展示重要象征意义
强化政治隐喻:在朝鲜的政治叙事中,“黑夜”常被赋予“坚守信念”“迎接黎明”等象征意义。选择于深夜阅兵,不仅是一种国家意志的强烈表达,更通过极具仪式感的形式传递出超越常规阅兵的政治信号,其象征意涵远超白天的队列展示。
凝聚内部认同:夜间阅兵配合灯光与烟火的盛大场面,有效渲染出庆典般的庄严氛围,进一步增强全体军民的情感共鸣与集体认同,起到团结人心、强化内部凝聚力的重要作用。
04 未来朝鲜有可能恢复白天阅兵吗
根据分析和推测,朝鲜的阅兵时间选择是一项精密的“政治工程”,未来决策将可能基于以下重要因素:
一、支持恢复白天阅兵的因素
1、展示绝对自信与技术透明
当朝鲜认为其某一战略武器(如新型洲际弹道导弹、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)已经足够成熟、无惧外界技术分析,甚至有意展示细节以增强威慑可信度时,白天阅兵是最佳舞台。清晰的光线可以全方位展示武器的尺寸、做工和数量,对外传递“我已技术完备,无惧审视”的强大信号。
2、寻求外交缓和与形象塑造
如果朝鲜进入一个与美韩等国的“对话周期”,其可能会通过恢复白天阅兵来展现“开放、透明”的姿态,作为一种外交善意信号。白天的活动在国际舆论中通常被视为更“常规”和“正大光明”,有助于软化其形象,配合外交谈判。
3、突出“经济发展”与“人民福祉”新主题
若朝鲜领导人希望将国内工作重心从“先军政治”更多转向经济建设,其阅兵的主题可能会变化。白天阅兵更利于展现群众游行的欢庆场面、色彩缤纷的服装和道具,能够更好地烘托“繁荣、幸福”的氛围,与夜间阅兵强调的“神秘、威慑”主调形成互补。
4、重大历史节点的传统回归
在一些具有特殊正统性意义的纪念日,例如 已故领袖金日成诞辰(太阳节),恢复其生前惯用的白天阅兵模式,可以被视为对历史传统的致敬,强化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和合法性。
二、支持维持夜间阅兵的因素与考量
1、战略模糊性的持续需要
夜间环境依然是保护新型武器关键特征的“低成本、高效率”手段。只要朝鲜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,或希望保持一定的技术神秘感以增加对手的决策难度,夜间阅兵的优势就依然存在。
2、“夜间强权”品牌形象的固化
经过近年来的多次实践,朝鲜已经成功将“夜间阅兵”打造成其独特的国家品牌。这与其强调的夜战能力、全天候战备、出其不意的军事学说高度契合。放弃这一特色,意味着放弃一个已经树立起来的、强有力的视觉符号。
3、国内动员与视觉震撼的有效性
不可否认,夜间阅兵通过精心设计的灯光秀和烟花,创造出了一种白天无法实现的、带有戏剧性张力和宗教般庄严感的集体体验。这种体验对于强化国内民众的敬畏感和凝聚力具有独特作用。
三、最可能的未来模式:策略性交替使用
未来,朝鲜很可能不再固守单一模式,而是根据每次阅兵的具体目的、想要传递的核心信息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,灵活选择在白天或夜间举行。
“威慑型”阅兵:当主要目的是展示新型战略武器、回应外部压力时,大概率维持夜间模式,以保持神秘感和压迫感。
“庆典型”阅兵:当主要目的是庆祝重大国庆、展现国家“繁荣”和人民“幸福”时,可能恢复白天模式,以营造热烈、欢庆的节日气氛。
“对话型”阅兵:在需要对外释放缓和信号时,可能也会选择白天,以示透明与开放。
因此,未来朝鲜阅兵的时间选择,将成为观察其内外政策动向的一个重要晴雨表。
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阅兵活动(2025年10月10日)吸引了多国高层参与,具体参与国家及代表如下:
综上,明确参与的国家包括中、俄、越、老四国,其他可能存在的代表团未在搜索结果中提及。
Copyright © 2014-2064.www.aixincb.com.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www.爱心传播.com 京ICP备14059545号-1
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