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心传递

【李镇西】寒假尤须重视:家庭教育的“第一重要性”,是学校无法取代的——《四川教育》记者对话李镇西

分类:爱心传递  发布时间:2022-01-29 10:57:58


《四川教育》导语:
2022年1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(以下简称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)开始施行,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。
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”家庭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,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,最终指向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社会稳定。
传统家庭教育以家规、家训、家书为载体,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通过一系列措施,促进家庭教育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,将家庭教育由传统“家事”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“国事”。
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旨在构建“家庭责任、国家支持、社会协同”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,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,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。
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主要精神和核心内涵是什么?家庭教育的地位提高之后,家长、教师和学校该怎样改变观念、调整方法,合力做好家庭教育?就此,本刊记者对话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博士。
 
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
《四川教育》:出台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背景是什么?
李镇西:我们可以用很多现象来描述背景,但根源就是一点——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于学校。
在我当班主任时,开学第一天,经常有家长对我说:“李老师,我们把娃娃交给你就放心了。”家长的话,一方面表明家长很信任我,另一方面就表示孩子的教育家长从此就不管了。
许多家长单纯地认为,孩子到学校就是学知识,孩子的教育当然是学校的事。但是,知识只是孩子接受的教育的一部分,孩子的品格教育、做人教育等,都需要家长负起责任。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终生教师,教师则是阶段性的教师。学校主要是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,家庭主要是做人教育。
《四川教育》:家庭是讲感情的地方,为什么要上升到“法律”的高度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提质?
李镇西:婚姻是讲感情的,那为什么还要有《婚姻法》呢?那是因为只有通过法律才能保证健康的感情。所以法律和感情,看似矛盾,实际却是统一的,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就是通过规章制度来保证家庭教育科学、健康地进行。

图片


《四川教育》:请谈谈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主要精神和核心内涵。
李镇西: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界定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人,扩大了监护人的范围。监护人不止是父母,还有其他监护人。界定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,即“道德品质、身体素质、生活技能、文化修养、行为习惯”。一直以来,我们的家庭教育基本只注重学习,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则使家庭教育的内容从只注重学习,转变到注重身体健康、品质素养等科学的、综合的教育。这点我认为非常重要。
《四川教育》:为什么不是“家庭教育法”而是“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”?
李镇西:“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”更柔和。“促进”二字,表明家庭教育仍是以家庭为单位,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为责任主体,体现的是情感、柔和的一面,不是直接上来就是司法公安的介入。另外,“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”更有力度。家庭教育本来就存在,只是重视与否、做得好不好的问题。“促进”二字,就表明要更加重视,要做得更好。
《四川教育》:为什么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对象不仅仅是家长和监护人,而且还明确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?
李镇西:这是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一个重要内容,旨在构建“家庭责任、国家支持、社会协同”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,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,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。
《四川教育》: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把家庭教育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。该如何界定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?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?
李镇西:学校教育非常重要,但无论多么重要,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。这不是我“首创”的观点,也不是谁“发明”的理论。我说的只是常识。
我们常常不切实际地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,夸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。其实,一个孩子能否成才,和父母有直接的关联。一个孩子优秀与否,首先(我说的是“首先”而不是“唯一”)是其父母决定的。以品行而言,孩子做人的高下,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。
关于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,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有过专门的论述。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,总书记说: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”注意,“基本细胞”“第一所学校”中的“基本”或“第一”,都说明了家庭教育的“第一重要性”。
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“谁在教育儿童,什么在教育儿童”这个问题时,提到有“六大力量”对儿童成长起作用,第一种力量便来自家庭。其他五种力量分别来自教师、学生集体、本人(自我教育)、书籍和街头结交。在这里,苏霍姆林斯把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力排在诸多教育之首。
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。”我这句话的意思是,孩子的一切都是其父母的折射,父母的品质将决定孩子的素养。
我们强调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,是不是就忽略了学校教育呢?或者是不是像有人误解的那样,认为“你这个当老师的,在推卸学校教育的责任”呢?

图片


绝对不是。我说了,“学校教育非常重要”。当然,紧接着我也说,“无论多么重要,学校教育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。”请注意“重要补充”的“重要”二字。
“重要”到怎样的程度?“重要”到不可缺少。
家庭教育是第一重要的,但家庭教育也有一些力所不逮的地方,需要学校教育来补充。
比如,系统的文化知识传授,这是很多家庭所无能为力的,于是学校就来做这个事;又比如,人的成长还需要人际交往、团队合作,而孩子在家里缺乏集体生活,于是学校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资源和情境;再比如,孩子还需要类似于社会环境的文化氛围和气息,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,这也是单独的家庭所不具备的,于是学校创设这样的氛围……
学校教育很重要,但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相比,毕竟还是第二位的。而“第一影响”毫无疑问应该属于父母和家庭。千万不要用貌似“客观”的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重要,二者不可偏废”之类的说法,来抹杀家庭教育的“第一重要性”。
当然“都重要”,但有主次之分。
同样,对任何一个家长来说,除了教育孩子,他还有自己的职业,有许多工作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但和当父亲、当母亲相比,这些职业和工作依然是第二位的。
我多次在家长会上对学生家长说过:“无论你的职务有多么尊贵,无论你的生意有多么兴隆,无论你的事业有多么崇高,但如果你的孩子没教育好,你的人生就谈不上成功。无论你在单位如何被周围的人‘张总’‘杨局’地奉承,看上去很有‘成功人士’的面子,但只要你想到自己的孩子不争气,你内心深处就油然而生只有你才知道的自卑和难受。”
 
最好的家长是和孩子一道成长的家长
《四川教育》:家长普遍焦虑,再怎么减负,中考高考不改,还是没用;双减后,不清楚别的孩子在怎样补课,更焦虑了。怎样缓解家长们的焦虑呢?
李镇西: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。大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,之所以成绩不好,是因为孩子不努力或者是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。这是家长期望值过高造成的焦虑。
其实,不论孩子是不是天才,是不是有天赋,找到孩子自己的优势,这才是关键。
“你的孩子有100种可能”,这是我常常提及的观点。不要一味盯着学习成绩,要寻找孩子的优势,并指引孩子朝着这方面发展。学习成绩不理想,但通过特长发展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。
“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”,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。
同时,中考高考也会有改革,因为国家在努力探索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。2021年12月8日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《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》指出,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在证书效用方面具有等同价值,在就业、考研、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样的效力。
《四川教育》:新时代的家长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?

图片


李镇西:我认为是八个字,即“做人第一,幸福至上”。
具体来说,家长要教给孩子三个伴随终生的好习惯。
第一个是健身的习惯,培养孩子有一项伴随终生的运动爱好。这是向内的、针对自己的、关系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的习惯。我把这个习惯放在第一位。
第二个是礼貌的习惯,就是接人待物、与人交往等生活中的细节,从中看出家庭的教养,看出家风。
第三个是阅读的习惯,这是针对精神的,通过阅读让精神世界富足。我们常说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在这样一个信息随处可得的时代,人们的业余时间被图片、短视频等占领,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整本书籍,精神世界变得贫乏,更需要用书籍浇灌精神家园。
作为家长,我们要意识到“幸福比优秀更重要”。
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,但每一个人的“幸福源”和幸福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。不要逼着孩子只追求所谓“成功人士”的“幸福”,普通的幸福才是常态的幸福。15年来,我都只到同一家理发店去理发。搬家之后,距离更远了,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开车都要半个小时,但我还是喜欢去那家理发店。夫妻俩态度好、技术好,人又善良,每天老顾客络绎不绝,自食其力养活一家人,这就是普通劳动者的幸福。
《四川教育》:家长应该怎样做,才算得上称职?
李镇西:最好的家长是和孩子一道成长的家长。
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。但对教育来说,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要有智慧。或者说,只有充满智慧的爱,才是真正的爱。这里的“智慧”,首先包括做好父母的智慧。
当校长时,我常对老师们说:“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,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。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父母。当我们成为好父母之后,儿女自然会优秀起来。
那么,怎样的父母才算是好父母呢?或者说,好父母都有些什么标准呢?我试着提出以下标准——
要求孩子做到的,自己首先做到。孩子的品格和习惯都源于父母。最好的家庭教育,不是说给孩子听,而是做给孩子看。
有读书的习惯。孩子的书卷气,只能由家庭的书香气熏陶。而家庭是否充满书香气,取决于父母是否热爱阅读。这里的热爱,不是一时,而是一世;不是偶尔,而是终生。
 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不是父母的复制品。孩子的精神世界应该得到尊重。企图迫使孩子成为第二个自己,强迫孩子圆自己的“梦”,都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。
经常自然而然地和孩子谈心。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艺术。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,既是教育的条件,也是教育成功的标志。我特别主张父母每天和孩子有“一席话”(谈心),“一段路”(散步),“一盏灯”(灯下共读)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变成孩子,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。而当孩子给你说悄悄话的时候,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了。

图片


和孩子有至少一项共同爱好。教育就是陪伴,就是倾听,就是不知不觉走进心灵。多一项和孩子的共同爱好,就多了一条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。
真诚给孩子认错道歉。没有人不犯错误,父母也不例外。关键是,犯了错误后怎么办?知道自己错了之后你的态度,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,因为孩子正看着你呢!你不能百般掩饰,也不能恼羞成怒,唯一正确的态度是:“孩子,爸爸(妈妈)的确错了,请原谅!”
不把大人的仇恨播进孩子的心灵。夫妻之间的亲密感情不应仅仅被看成是两个人之间的爱,其实这种爱同时也是一种无声而有效的家庭情感教育。当然,夫妻之间难免也会闹别扭甚至发生冲突,问题是双方都不要去争抢孩子的感情世界,逼着孩子“选边站队”,更不应该给孩子灌输仇恨。我看见有些夫妻离婚了,依然以朋友身份保持着友谊,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爱的教育。
关心孩子的身体胜过其学习成绩。孩子的睡眠时间比学习时间重要,孩子多吃一个鸡蛋比多做一道习题重要。孩子成绩优,身体棒,当然最好不过,但有时候不可得兼。我常说“幸福比优秀更重要”,但幸福的载体只能是健康的身体。
不施暴力和冷暴力。所谓不施“暴力”就是不打孩子,这点恐怕很多父母难以做到。冲动中打孩子而且事后很懊悔,与打孩子打得理直气壮,是不一样的。我们要尽量做到不打孩子,因为在拳头下长大的孩子只能崇尚暴力。其实,某些时候“冷暴力”胜过体罚,损害孩子自尊心的斥责——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的斥责,其伤害甚于打孩子,因为这伤害的是心灵。
要求孩子做家务事。责任感的培养始于做家务。许多父母以孩子学习忙为由不让孩子做家务,但是,如果孩子不会家务,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,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。
没有不良嗜好。我曾在孩子中搞过一个问卷调查:“你最希望你的爸爸妈妈克服的缺点是什么?”答案有:“吸烟”“说脏话”“酗酒”“赌博”“沉迷网游”……凡此种种,应该是父母最不希望孩子染上的嗜好,但有的父母们已经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。很难想象,这样家庭里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文明人。让孩子成为一个纯正的人,请从自己做起。
允许孩子不出类拔萃。忧虑、纠结、焦灼,很多时候都源于攀比,而这一切便转化为对孩子的苛求;更严重的是,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传染给孩子,于是孩子也忧虑、纠结、焦灼起来,便失去了天真无邪的快乐。任何时代,杰出人物总是寥若晨星,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做一个普通而幸福的人呢?
接纳孩子的不完美。我们对孩子的要求,过于完美,孩子因此很累。问题是,任何孩子都不可能完美,不完美才是常态。如果你非要让孩子完美,请你用对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你能够完美吗?
尊重孩子的隐私。父母对孩子许多心灵的侵犯,往往都是打着“我是为你好”的旗号,比如未经允许看孩子的日记,翻孩子的书包,偷听孩子的电话,查看孩子的微信聊天……其实孩子未必真有什么不得了的“秘密”,只不过是渐渐长大的他们想独享一份心灵自由罢了。如果父母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,孩子也许会把你当作朋友而主动向你敞开心扉。

图片


和孩子一道成长。我们的心智比孩子成熟,但我们的心灵不如孩子纯洁;孩子们比成人更富想象力和“初生牛犊”的勇气,但他们往往幼稚而脆弱。双方都需要成长,彼此都可以为师。最好的父母并非没有缺点,但他们一直都在学习,包括向孩子学习。最好的家庭教育,就是父母和孩子心灵的互相感染、互相影响、互相欣赏……最后达到亲子的共同成长。
好父母的标准肯定不只上述15条,但至少包括了这些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上面诸条均未涉及“智力开发”“学习辅导”等等,因为从根本上说,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,而是培养人品
 
      让每位家长成为教育者
《四川教育》:学校如何做好家校共育?
李镇西:家校共育有两个层面,一是教师层面,一是学校层面。
教师层面,做好家校共育有六个途径。
一是通过阅读启迪家长。书香班级的建设,一定包括家长,给家长推荐书籍,请家长参加班级读书活动,甚至家长会不谈成绩而是开成读书分享会等,用各种方式把家长拉入班级读书的氛围中,进而促进家庭读书氛围的形成,通过书香班级涵养书香家庭。
二是通过写作改变家长。这里的写作,指的是家长写作。“每天给孩子写一段话”,这是一位教科所所长以父亲的身份对全市家长的呼吁,因为正是每天给孩子写一封信,他和迷恋网吧的孩子从形同陌路到亲情回归;正是一位几句话不对就开打的农民工父亲,开始“每天给孩子写一段话”后,一次深夜翻字典给女儿写信的身影,激发了女儿好好学习的动力,也增进了父女关系。于是,我在我班上推广。面对面地说话,容易冒火,容易话赶话,本想缓和亲子关系,结果却降到冰点边缘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,首先情绪会很平和,这样写起来就有条理、有分寸,而且写作也是对自己的反思。不在于写什么,写多少,而在于“写”本身可以告诉孩子,爸爸妈妈很在乎他、很关心他,这样的行动本身就很快乐。
三是通过书信改变家长。书信有集体性书信和针对性书信两种类型。在我当班主任时,集体性书信主要是给家长们讲我的家庭教育故事,在故事中渗透我的教育理念;或者我口授,学生记,比如听写词语,我会给家长说:“家长朋友,麻烦你检查孩子这封信的字词、格式是否正确。”第二类是一对一的,根据孩子的情况,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和家长沟通。
四是通过孩子触动家长。开学第一天,我会向学生调查——你希望爸爸妈妈改正的缺点是什么,然后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。看着孩子给自己提的建议,家长容易接受,通过家长会发给家长,也是一种督促。比如,我要求晚饭后由学生洗全家人的碗,最开始爸爸们会说:“洗啥子碗哦,成绩搞好了,啥都有了。”妈妈们会说:“弄得到处都是,还不如我自己洗。”我也没法监督,也不好强行要求。半期家长会,我请坚持每晚洗碗的同学举手,并对这些家长表示敬意。下次开家长会的时候,举手的就更多了。
五是让家长影响家长。这里的影响,不是报培训班的影响,而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影响,比如“你的娃娃咋个那么勤快?”“咋个养成的好习惯?”“你们家娃娃好有礼貌哦!”家长相互交流关于孩子品格、习惯的教育经验,共同提升教育能力。
六是通过家访影响家长。我一直坚持家访,经历了从骑车到开车。家访时,家长说的最多的话是:“我们娃娃读高中,你是第一个家访的老师。”打电话只能提建议,家访才能感受到家庭氛围,可以看一看孩子的书房或者书柜,看一看墙上挂的什么,看一看是谁给老师倒水等等,这样更了解孩子,更能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和家长。

图片


家校关系的主要引导者是教师,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学识、人格魅力等来引导、影响家长,成为育人路上的“同事”。
家长学校是学校层面做好家校共育的主要渠道。
一所学校应是一个片区的精神文明之源,一所学校承担改善一个乡村命运的责任。
教育孩子要从服务家长开始,最主要的渠道是家长学校。目前家长学校亟需提高质量,开发有年龄针对性、有系统的家长学校课程,课程内容不止于教育学,还可以包括心理学、营养学等等。
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开办夜校,面向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和即将上学的学生的家长,课程内容丰富,分年级开展,并给家长颁发结业证书。
学校的使命不只是转化培养学生,还包括影响转化家长。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成为更好的自己,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者。
作为人大代表,我曾提议,由成都市相关部门牵头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,邀请学校教师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,开展一系列主题讲座,一方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,一方面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,在市图书馆或者其他地方进行,通过网络或电视直播,让更多家长获益。
《四川教育》: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学校和教师来说,是本职还是增负?
李镇西: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是教师和学校新的工作内容。其实,学校和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做这份工作,这是工作内容的一部分,只是现在更重视,更讲究科学性和方法性。
当然,教师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,必然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细分的、新的领域的知识,这会花费教师的精力和时间,但这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必修内容。
《四川教育》:如何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?
李镇西:积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,这是学校和教师迫切要做的事。据我了解,一些地方和学校已经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教师培训内容,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理念、知识、技能成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程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篇重要文章,欢迎点击阅读


01 直言不讳答网友: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

02  不做“意见领袖”,不为“圈粉”写作

03 别老想着请教别人,只有你自己能够帮你自己

04 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



有缘相逢,来者皆客,欢迎再来!


(特别提示:拙著在各网站都有售,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购买就是了。我这里就不单独提供链接了。)

阅读 7650
写下你的留言:谢谢镇西老师的传授
精选留言
已无

回到首页 | 返回顶部| 会员注册

Copyright © 2014-2064,www.aixincb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www.爱心传播.com 京ICP备14059545号-1

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