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休闲

王建东‖自驾西藏纪行

分类:旅游休闲  发布时间:2018-08-28 23:18:05

本期隆重推出——

《自驾西藏纪行》

 王建东


自驾西藏纪行

作者:王建东

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,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,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.柱身和横粱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.内部廊道交错,殿堂杂陈,空间曲折莫测,置身其中,步入神秘世界……

西藏 XIZANG

从起点开始,就是天堂

总说:

时间段:2018年4月26日至5月10日。历时17天。

参加人员:朋友四人。皆男性。年龄分布66,56,46,37各一。

所驾车辆:丰田霸道吉普。

花费总额:20000元人民币,人均5000元人民币。

所经路线:川藏线进,青藏线出。

行驶里程:8778公里。

穿衣指数:一年四季的衣服。

饮食准备:网购自加热米饭,水,各类饮料。

保健准备:各类药物,氧气发生器,纱布,棉签,绷带,以备不时之需。

物品准备:防滑链,汽车备胎,气泵,过江龙,牵引绳,铁锹,匕首,指南针,海拔高度仪(手机可下载)。



龙门石窟   Longmenshiku

我是一个表面循规蹈矩,内心尚有些波澜的人。去西藏旅行一直是我一个梦想。总想看看西藏这个神秘的地方的本来面目,看看地理中学到的那些名山大川到底是什么样子。我的基本想法是:趁着身体有空,时间有空,钱有空,极早完成说走就走的旅行。如果有一项没空,这样的长途旅行都会泡汤。尤其是身体,勃发地青春气概已经日微,老迈已经悄悄地进村。再不寻机出行,西藏,这个号称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就可能与我失之交臂,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。因此,我和朋友2018年初就开始酝酿西藏自驾之行,并找到了两名同行的朋友。于是说走就走。4月25日晚真功夫茶楼杨老板给我们摆了饯行宴,26日早晨6点,我们整理行囊,在乐亭县大钊馆门前搞了一个简单的出发仪式,出发。开始去西藏的旅程。根据朋友指点,我们走沿海高速,过天津,北京,山东,河南地界,第一站直奔洛阳。我们一行,傍晚时分,抵达洛阳。洛阳虽然被称为十三朝古都,但走在大街上,城市古老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,和全国其他大城市一样,高楼林立,霓虹闪烁。这高楼林立,霓虹闪烁中,渗透着现代化的强大,和管理者对历史的遗忘。刚到洛阳,就有真功夫杨老板的朋友给我们接风,吃的是洛阳水席。按说,我不算孤陋寡闻,但洛阳水席这个词还是第一次听说,吃,就更无从谈起。听服务生介绍说:洛阳水席,是河南洛阳一带特色传统名宴,属于豫菜系。洛阳水席始于唐代,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。洛阳水席有两个含义: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-汤汤水水;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,撤后再上一道,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。 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、选料广泛、可简可繁、味道多样,酸、辣、甜、咸俱全,舒适可口。我觉得出门旅行的要义有三:一是看景色,二是品当地名吃,三是感受当地文化。洛阳水席,我感觉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,既是名吃,也是景色,更是文化。吃完洛阳水席,我们下榻酒店。第二天去看龙门石窟。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,和云冈石窟,麦积山石窟,莫高石窟齐名。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,之后历经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,南北长达1公里,今存有窟龛2345个,造像10万余尊,碑刻题记2800余品。其中"龙门二十品"是书法魏碑精华,褚遂良所书的"伊阙佛龛之碑"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。

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,跨越朝代多,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、宗教、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,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龙门石窟既是中国书法演变的见证,也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留踪,值得一品一看。看了龙门石窟,下午去参观白马寺。白马寺的一个主持是乐亭人,是杨老板的一个亲戚,他热情的接待了我们。据他说,我们去的那天上午,原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刚刚去了白马寺。这位乐亭主持详尽的给我们讲了白马寺的历史和结构,方得知,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寺庙的祖根,佛教在中国扎根、传播最初的二百年,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。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,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;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,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……总之,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"第一"紧紧联在一起的,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。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,为一长形院落,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。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宝殿、接引殿、毗卢阁等,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。虽不是创建时的"悉依天竺旧式",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,因而汉时的台、 井仍依稀可见。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。

整个寺庙布局规整,风格古朴。寺大门之外,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、放生池、石拱桥,其左右两侧为绿地。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,大小和真马相当,形象温和驯良,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,身高1.75米,长2.20米,作低头负重状。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(宋太祖赵匡胤之女)驸马、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,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。 走进山门,西侧有一座《重修西京白马寺记》石碑。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,由苏易简撰写,淳化三年(992)刻碑立于寺内的。碑文分五节,矩形书写,人称"断文碑"。山门东侧有一座《洛京白马寺祖庭记》石碑,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,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,至顺四年(1333)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,立于寺内的,人称"赵碑"。

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。"山门"是中国佛寺的正门,一般由三个门组成,象征佛教"空门"、"无相门"、"无作门"的"三解脱门"。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,故又有"山门"之称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) 曾重建。红色的门楣上嵌着"白马寺"的青石题刻,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,是东汉遗物,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。

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。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和毗卢殿。每座大殿都有造像,多为元、明、清时期的作品。毗卢殿在清凉台上,清凉台为摄摩腾、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。东西厢房左右对称。整个建筑宏伟肃穆,布局严整。此外,还有碑刻40多方,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。

本来,我们是想看一下声名遐迩的洛阳牡丹,可惜因为晚了几天,花期已过

我们只好作罢,继续赶路奔西安。按我自己的理解,洛阳,西安等中原城市才是中国根,现在北上广之类大城市仅仅是番夷之地。其历史之厚重,其文化之绚烂,是现在的一些城市没法比拟的。西安是我第三次到,同行的朋友也都来过,所以为了赶路,大雁塔,兵马俑,华清池之类景点一概没看,仅仅去回民街吃了正宗的羊肉泡馍。就入住宾馆,为奔下一个城市成都积蓄力量了。从西安,我们要直奔四川省会成都。

车辆驶过汉中平原后,在大山中穿行,大山逶迤,云雾缠绕,植被丰茂。经手机定位才知此大山是大名鼎鼎的秦岭。初中地理学过:秦岭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。也读过韩愈的诗:“云横秦岭家何在,雪拥蓝关马不前”。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地方。穿过秦岭,从地理学上就可以说,从中国的北方到了中国的南方。因为大山叠嶂,秦岭中的道路其实都是隧洞。,隧洞一个连一个,绵延不绝。驾车经过一个隧道,感觉总不到头,开了好长一段时间还在山的肚子里。我心生疑惑,咋这么长啊?出来一看才知道,这个隧道长18公里,其长度相当于乐亭到马头营。是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。我们无不感叹于筑路工人的伟大和不易。无不感叹于现代化的厉害。古时候四川之所以政治经济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,称为巴蜀之国。和中原劲旅无法逾越秦岭大山不无关系。李白曾作诗叹曰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。蜀道就是我们所过的秦岭大山。古时候从汉中平原到四川,只能通过栈道。三国演义中有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,其地理位置大概也是这里。据说现在秦岭中还保存着古代栈道。由于需要赶路,我们也没来得及看。车出秦岭,来到温暖湿润的四川盆地,这里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。成都平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,不仅土地肥沃,雨量也很是充沛,所以,成都平原上的植被茂盛异常。坦荡如砥的公路向远方延伸,勾连着这个平原上的大小城市,村村镇镇。下午5时许,我们抵达锦绣之城成都,入得酒店,就急不可耐地去看成都的文化商业的精华部分——宽窄巷子。我去过北京的前门大栅栏,去过天津海河旁的文化街,也去过上海的城隍庙。我感觉这些所谓以历史文化定位的街道,其韵味和内涵的厚重,都远不如成都的宽窄巷子。其历史厚重自不待言,仅仅那些霓虹闪烁的匾额的名字,就会弄得一个有文化情节的人,神魂颠倒。比如一个书店叫“散花书屋”是四川著名诗人题写的匾额。太他妈有诗意了,这个巷子,极其适合一帮文人墨客吃茶聊天,闲逛。也极其适合一对文化情侣携手而过,走在那熙熙攘攘的巷子里,熏染着浓浓的文化气息,累了,寻个座位,吃上一碗红油抄手。其情致其味道,啧 啧 啧。定是妙不可言,难以名状。我这里给成都宽窄巷子做个广告:你如果有点文化的积淀,去成都必须去宽窄巷子看看。

第二天吃过早点,继续赶路。一路向西。听说三苏祠就在成都西侧,正好顺路。就想顺便看看三苏祠,瞻仰一下那个“布衣芒鞋轻胜马,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苏轼的故居。于是我们车轮滚滚,导航到了眉州,现在称为眉山市。。三苏祠位于眉山市城西,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的故居。原为五亩庭院,元代改宅为祠,明末毁于兵火,清康熙四年(1665)在原址摹拟重建。经历代增修扩建,现占地86亩。三苏祠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,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。肃穆中有疏朗之气,典雅而洋洋大观。庭园红墙环抱,绿水萦绕,古木扶疏,翠竹掩映,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。楼台亭榭,庄重典雅;匾额对联,词意隽永。祠内供奉陈列有三苏及子孙、女眷塑像,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;有木假山堂、古井、洗砚池、荔枝树等苏家遗迹;有三苏祠沿革展、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,宋、明、清、民国碑约30通。除此而外,馆内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,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。那里有古井,其水清澈甘甜,据说用之沐浴可文运亨通,作为半个文人,我也沾了沾瑞气,边洗手边祈祷自己文学上有所成绩。这些虽然是臆想的东西,但苏家父子在文化人心目中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。单看那些亭台楼阁上的对联,宋后文人墨客,谁人不服膺苏氏父子?谁人不是苏门走狗?通过参观三苏祠,得一感受:只有文化的东西才是永恒的,人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

谒罢三苏祠,继续赶路。奔泸定。这里已经没有了我们司空见惯的高速公路,要奔318国道。先总说一下:318川藏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。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,向西翻越二郎山,沿途越过大渡河、雅砻江、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上游,经雅江、理塘、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,再经芒康、左贡、邦达、八宿、然乌、波密、林芝、墨竹工卡、达孜抵拉萨。318川藏南线在北纬30度线上,被誉为"中国人的景观大道"--318国道。平原、高山、峡谷、河流、草原、冰川、河流、峡谷、森林、野花、海子、雪山、湖泊、温泉、民居等迥然不同的景象,美到极至,触目可及。你将翻越10余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,跨过金沙江、怒江、澜沧江这三条大江,在大地和云端不停舞蹈,正所谓奇美与奇险并存。多样的民居式样、服饰衣着、民族风情、语言乃至信仰标志,让你沉浸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民族走廊里。


雪域高原

要进入泸定,必须穿著名的二郎山。二郎山,突兀横亘,海拔3213米;大半年冰雪、暴雨、浓雾;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,常年不断。过往车辆"如闯鬼门关"。著名的二郎山隧道,全长8569米,总投资4.7亿。掘进一米即需人民币55万元,可见此隧道开凿的艰难。这个隧道也曾因为一首歌而闻名,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。现在作为旅游人员,驾车通过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,据说,原来茶马古道翻越二郎山需要三天三夜。当然即使驾车,行进的速度也不是我们平原地区想象的那样风驰电掣。我们午后从眉州出发, 6个小时我们行驶的距离是208公里。下午7点左右才到达泸定。泸定是依大渡河而建,因桥而名的一个小县。说是小县,面积相当于两个乐亭县,人口86000人。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5)四川巡大渡修建铁索桥,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"泸定桥,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。泸定小县城坐落于大渡河的两岸,山水相依,古嶂巉岩,河水涛鸣,酒旗飘洒。夜晚走在小街上凉风习习,仿佛身居一座古堡山寨,很是有些感觉。泸定是因为泸定桥而闻名于世的。小学语文课本曾有一篇课文《飞夺泸定桥》,故事是1935年5月25日,红军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,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,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。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,形势十分严峻。5月26日上午,红军领导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。部署是由刘伯承、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、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,由中央纵队及1、3、5、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。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守军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,并以机枪、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,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。中午,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,进行战斗动员,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、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。下午四点,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,背插马刀,腰缠十来颗手榴弹,冒着枪林弹雨,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。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,紧跟在后,背着枪,一手抱木板,一手抓着铁链,边前进边铺桥板。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,守军在东桥头放起大火、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。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,与守军展开白刃战。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,打退了敌人的反扑,占领了泸定城,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。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,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。现在的泸定桥已经修葺加固,但碗口粗的铁索,晃悠悠的桥板和康熙御笔亲书的泸定桥三个大字,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。第二天早晨,我们颤巍巍地走在泸定桥上,看着湍急的碧玉色的大渡河水,领略着异地风光,心里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。被汹涌的大渡河震慑,被英雄的勇敢折服。泸定,一个留下深刻印象的小镇,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小镇,一个带有英雄气概的小镇。吃罢早饭,我们只好匆匆作别,继续赶路。奔康定。康定的出名,是和王洛宾的康定情歌有很大关系。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;一座跑马山,名扬五洲四海;一曲《康定情歌》千古绝唱,醉了天下人。我们去了“那跑马溜溜的山”看了一眼,就是一个寻常的高山草甸。康定的闻名,再次见证了文化的力量。因为康定跑马溜溜的山,实在是没啥好看的,仅仅是个概念而已,我们仅仅是停车拍照,就没有再花冤枉的门票钱,毅然决然地和康定作别。      

走,继续前走。路途还远着呢。

夜宿左贡。当时我百度了一下,左贡是个县城,全县面积大概相当于10个乐亭县,但人口仅有4.2万。著名的梅里雪山就在左贡。地广人稀是这片土地上最明显的特色。有村庄也是这里两户,那里两户。开车一个小时,可能没走出一个行政村。这里的村民主意经济来源就是牦牛饲养,据了解,一头牦牛能值一万元钱,藏民家家都有成群的牦牛。但由于居住闭塞,那地方似乎也没有啥可以消费的地方。由此看来,落后多半是自然条件造成的。

出了左贡继续前行,路越来越崎岖,山谷越来越深,道路在半山腰逶迤,远远看去,就像一条细绳缠绕在山体之上。这里的峡谷是怒江大峡谷。怪石嶙峋,摇摇欲坠,甚是骇人。车辆在道路上行走,就像几个背壳的虫子,到了邦达附近,就来到了著名的怒江七十二拐。也称"川藏99道弯"。怒江72拐"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,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,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。长约12公里。也称怒江72拐。以弯多坡陡而著称,是川藏公路上考验汽车的一道"鬼门关",甚至被称为中国十大死亡公路之一。其险峻其崎岖令好多车手叹为观止。我坐在车上,系着安全带,手紧握扶手。但我深知,这些都无济于事,如果出现意外,掉到悬崖之下,恐怕连尸首也找不到。好在我的朋友是老司机,车开得快而稳,没出现任何闪失。当时,我真想在手机的便签里写个遗书,嘱托一些后事。路旁的警示牌也写着:“你如果开快车,请事先把家里银行卡的密码告诉家人”。走过这段路,我手心里攥了一把汗。心里祈祷:天啊,终于走过来了。

走过怒江七十二道拐,又翻越了两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,穿过怒江桥,我们直奔波密。波密是个好地方,是西藏商品粮生产基地,山高林茂,物产丰富。网上说的去林芝看桃花,其实就是到波密。来到波密,汽车一改原来的在雪山峭壁上行走,而是在林海里穿行。高大笔直的树木,如哨兵一般,排列在道路两侧,如行走在原始森林里。朋友从网上查到,鲁朗的石锅鸡最富盛名,所以我们驾车到了鲁朗小镇。西藏虽是边陲,但也和全国一样,也在大力度的搞项目。鲁朗小镇打造得很有味道,商家也使出浑身的解数招揽客人,我们走进一家带有浓郁藏族文化色彩的小店,店内人声鼎沸,蒸汽氤氲。坐下来,要了一份石锅鸡,慢慢的品尝。无容置疑,里面放了好多我们不知道的药材,但石锅鸡的味道也就是一般般,而且鸡肉硬硬的不烂。旅者把这里的石锅鸡当成美味,我感觉可能是旅途劳顿后饥肠辘辘的结果。不管如何,吃饱是硬道理。人吃饱饭,车加满油,有个床铺睡,就是无虞无忧。夜宿波密县城。两间房150元,便宜得很啊。


康定以西

到了波密,路况就好了许多。到了八一,就是高速公路了。由于时区的关系,晚上9点,八一的太阳还挂在山头。我们抓紧赶路。拉萨掌灯时分,我们经历了进藏的最后一个检查站,进入拉萨。需要说明的是:去拉萨如果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。每到一处,都有武警检查,且加油也必须带身份证,每次加油都实行实名制。进入宾馆,放松身心,找了一个饭店,吃了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。回屋,歇了。

由于布达拉宫门票实行先登记再买票的制度。我们的票下午一点才可取,上午我们去了大昭寺和八廓街。大昭寺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,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。有20多个殿堂。主殿高4层,镏金铜瓦顶,辉煌壮观,具有唐代建筑风格,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。建造时只是为了供奉佛像和藏经,从来不属于哪个教派,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庙,每年这里都会举办传昭法会,历世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。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,也是吐蕃最辉煌时期的建筑,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模式,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典范。

大昭寺在拉萨人心中的地位非同寻常,如果你在大昭寺多停留一段时间,认真仔细地观察,你会发现大昭寺实际上是拉萨人生活的中心,周围人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。来到大昭寺内,可以说是观者如潮,信众如蚁。寺内,灯火点点,香烟缭绕,一些藏民信众用磕长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虔诚。大部分都是我等这类走马观花的观众。

八廓街是拉萨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街道。出了大昭寺,我们来到八廓街流连。

八廓街又名八角街,位于拉萨市旧城区,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,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。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,藏族人称为"圣路"。八廓街保留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,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,旁边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筑。街心有一个巨型香炉,昼夜烟火弥漫。街道两侧店铺林立。我们采购了些纪念品,找了一个四川人开的小店吃了一碗面,,离开八廓街去布达拉宫。

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,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.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、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,海拔3700多米,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。

在布达拉宫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,几乎都可以看到壁画.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:红宫和白宫.居中央是红宫,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,红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,在这些灵塔中,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;两旁的是白宫,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在这里。

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,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,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,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.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,无世达喇嘛生平,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,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,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.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.无世达的灵塔,座落在灵塔殿中.塔高14.85米,是宫中最高的灵塔,塔身用黄金包裹,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,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.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,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,可谓价值连城。
宫内珍藏大量佛像、壁画、藏经册印、古玩珠宝,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.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,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
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~5米,基础直接埋入岩层.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,高达数十米,每隔一段距离,中间灌注铁汁,进行加固,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,坚固稳定.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,飞檐外挑,屋角翘起,铜瓦鎏金,用鎏金经幢,宝瓶,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装饰.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,具有汉代建筑风格.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,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,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.柱身和横粱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.内部廊道交错,殿堂杂陈,空间曲折莫测,置身其中,步入神秘世界。

布达拉宫坐落于红山,它起基于山的南坡,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,高达110多米.全部是石、木结构,下宽上窄,镏金瓦盖顶,结构严谨.从山脚仰望,更觉其建筑巍峨雄伟,气势磅礴.洁白的白宫环护上座的红宫,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上,显得格外壮丽,仿佛是圣洁和庄严的化身。

布达拉宫门票200元,我们雇了讲解400元。需要说明的是,参观布达拉必须雇导游,否则仅仅是看热闹,啥也看不懂。

看了大昭寺,看了布达拉,就完场了来西藏一大半朝圣性的里程。我们在拉萨住了两个晚上,据当地导游介绍,羊湖可以一看。羊卓雍措,简称羊湖,藏语意为"碧玉湖",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,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,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,与纳木措、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,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,湖光山色之美,冠绝藏南。羊卓雍措面积675平方千米,湖面海拔4,441米。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。羊湖湖水碧波如镜,湖滨水草丰美,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,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湖:“天上的仙境,人间的羊卓。天上的繁星,湖畔的牛羊。”冬天,羊湖冰封,似素衣美女横躺在喜马拉雅群峰的怀抱里。春末夏初,牧人便将牛羊运到湖中的十数座小岛上,让它们悠闲地享用牧草。夏天,湖畔水草丰富,正是牧人放牧牛羊的好季节。到了初冬,人与牲畜才重返湖岸。值得一提的是,一些朴实的藏民也被利益污染了纯洁,把羊湖的标志碑据为己有,给拍照的要钱。我心生不快,没有拍照。


出了拉萨,因为羊湖没有看好,我们又直奔西藏的另一个圣湖---纳木措进发。 “措”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。西藏被称为中国的水塔,高山雪水和冰川融水,造就了一系列的大河大湖。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,是西藏第二大湖泊,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。湖面海拔4718米,是世界上最高的湖。其形状近似长方形,东西长70多千米,南北宽30多千米,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。相当于一个半乐亭县的面积。由于气候高寒,冬季湖面结冰很厚。我们5月中旬到达,沿岸湖边还结着厚厚的冰。由于天色已晚,我们只好在纳木错住宿。这里的开发似乎远没有排到议事日程。所有的客栈饭店,都是彩钢搭建的临时建筑。我们四个人租住一间房,由于海拔高,天气寒冷,都没睡好。床上有电褥子,但因为电压不足,后半夜才热了一会。我们和衣而卧,各自听着同伴喘息的声音。熬到天亮,我和伙伴提着相机又去拍纳木错日出,平心而论,纳木错的日出真的很美,碧绿的湖面衬托着白白的雪山,一抹朝阳喷薄而出,其色彩艳丽,其雄浑大气,非别的地方的日出可以比拟。但,这里的海拔太高了,我爬到半山腰,就气喘吁吁,脚底下也软软的,,勉强拍了两张,只好作罢,还是保命要紧啊,美景算个屁啊。

出了纳木措,就要到著名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。我们的车疾驰在高原上,沱沱河是长江的发源地,又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,所以我们先驱车看了长江源。我们在江泽民题写的肉肉呼呼的“长江源”三字下拍照留念,就算是来过了 。值得一记的是,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成群的藏野驴和零星的藏羚羊。这些生灵,毛发鲜亮,自由自在地奔跑在这广袤的高原上,看来生活的相当不错,也可见当局对自然保护的力度 。


被佛光温暖的地方

领略了那木措的寒冷,似乎上苍对我们的考验并没有结束,似乎是刚刚开始。还没到唐古拉山口,就遭遇了大拥堵,听说唐古拉山口下雪了。来往车辆拥堵了近100公里。"唐古拉",藏语"高原上的山",由于终年风雪交加,号称"风雪仓库"。唐古拉山口,公路海拔5231米。是青海、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。这一带是一片冻土,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。山口天气极不稳定,即使夏天,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,冰雹、霜雪更是常见现象。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,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,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。我们的车夹在那些运输物资的大车中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。此时,我们食品水都准备丰富,但邮箱里的油仅仅半箱,所以宁可冻着,也不敢长期打着车取暖。因为一旦可以走,又赶上没油了,那就相当糟糕了。车外大雪纷飞,一会白色就覆盖了大山旷野。作为内地人,谁见过5月份还下这么大的雪啊。出发前,一个朋友就嘱我带条毯子或者棉被。此时真的派上了用场。我取出来,和朋友盖上,稍稍有些温暖。但拥堵还在发展,没有一点挪动的迹象。同行的一位年龄较大的呼吸困难,把车窗开了一个小缝吸气,其贪婪的模样甚是滑稽。如此长期下去,不是事啊,据说这条公路堵车堵过半个月,如果真的这样,非出事不可。与其等死,就不如想方设法。于是我们打110。青海方面回答说,那段公路归西藏管,我们又给西藏打。西藏方面说,已经派员疏导。有病乱投医。我们给北京110打。北京方面回复说和西藏是平级,没法指挥西藏,但他们给了一个公安部的号码:12389,让我们直接联系公安部,于是我就直接把电话打到公安部。此时,西藏疏解的人员已经达到,有武警,有路政,他们逐车疏导,在大雪里跋涉,把那些不守交规的小车塞到大车的空隙里,命令那些不守交规的越野车大货车往旁边的沟里开 ,这样经过近3个小时的疏通,我们才得以通过。通过的司机无不摇下车窗,向疏导者致谢,这是死里逃生啊,焉有不谢之理?我们在冰雪覆盖的高原公路上驰行,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石碑下留念,在巍巍昆仑石碑下留念。翻过念青唐古拉山,昆仑山,原来唱歌知道“喀拉昆仑冰雪封,盖着蓝天铺着地”实际来到这里才感觉到,真是这么回事啊。过了昆仑山口,一路狂奔,夜幕降临,来到青海格尔木市,格尔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边缘,是通往新疆、西藏等地的中转站。这个小城给人的感觉干净舒适,安详自在。人们生活其中,如在世外桃源。我们住宿,休息,找小店吃特色小吃。这里海拔比较低,我们各自洗了一个热水澡,算是对自己走出无人区,脱离生命危险的一个简单的犒赏。早晨起来,回味昨天的惊险,还是心有余悸,躺在床上,编顺口溜一首:

牛逼牛逼真牛逼,四人通过无人区。

燃油不足食物少,大雪咆哮气温低。

前无村来后无店,车辆拥堵一百里,

待到明了情况后,吓得我们直拉稀。


出了格尔木,我们一路向东,奔青海湖。青海湖长105公里,宽63公里,湖面海拔3196米,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,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,西宁市的西北部,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:北面是大通山,东面是日月山,南面是青海南山,西面是橡皮山。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~5000米之间。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,相当于三个半乐亭县的面积,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。湖面东西长,南北窄,略呈椭圆形。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,最大水深为32.8米,湖面海拔为3260米。青海湖波涛汹涌,鸥鸟翩翩。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。

还在西藏,朋友发的朋友圈就被他内蒙包头的朋友看到,于是内蒙的朋友盛情邀请去包头,所以我们经青海,过甘肃宁夏陕西,又车轮滚滚来到包头,刚到了包头,就被朋友的朋友的热情所感染,他们带我们一行到浴池泡澡,我们已经有半月没好好洗澡了。我的身上长满了一身暗灰色的铠甲——皴。一搓,一冲,浑身轻松异常,仿佛路途的劳顿一扫而光。第二天晚上,天空飘着小雨,这些朋友带我们到世界最大的城中草原赛罕塔拉赴宴,用接待蒙古王爷的规格接待我们。宾主按年龄落座,有四位歌手献歌献艺,敬献哈达。年龄最大的客人被称为大王爷,逐一按此排序。歌手将酒碗斟满,一边唱歌一边敬酒,气氛之热烈,氛围之融洽,令饮者慷慨,宴者兴奋。我这个平素滴酒不沾的人,但在那样的气氛之下喝了有3两酒,竟然不醉。嘻嘻。第二天早晨醒来,那热烈的场面还萦绕在我的脑海,于是又作顺口溜一首:

 

初夏包头雨纷纷,蒙古大帐当贵宾。

好酒干了十八碗,大菜上了二十巡。

嘹亮高亢长短调,悠扬婉转马头琴,

洁白哈达送吉祥,纯真友情胜黄金。



有没有想过把自己印在邮票上?

包头住了两个晚上,我们回家。一水的高速公路,跑着畅快,心情也随之豁达,车内时而小曲连唱,时而回味进藏之惊险经历。当夜幕降临的时候,我们看到了乐亭城的阑珊灯火,回家啦。打开车窗,家里的风吹拂着们的脸庞,亲切温润,感觉好爽啊。哪里好也没家好啊。

结尾

西藏真的值得去一趟,在你有钱,有闲还有胆的情况下川藏线必须走一趟。这是一次神奇的经历,也是一次挑战自我的美丽历程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我们应该走出斗室,高挂精神的纛旗,让身体和灵魂在路上游玩,享受这多彩斑斓的世界

------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别光说,要付诸行动。

西藏就如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,纯净清澈,质朴天然,有信仰,有自由,复杂和世俗顿时能在空气里净化为简单,最后回归为平静。




住进布达拉宫,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。 流浪在拉萨街头,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。 

——仓央嘉措




作者简介

王建东,自署仁者瘦。男,1962年出生。喜翰墨,好诗文。现任乐亭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,乐亭县文联副主席。乐亭县诗词协会会长。系中华辞赋社会员,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,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。辞赋作品多次在全国征文中获奖,其中《中国梨乡赋》获全国征文一等奖;《唐山世博园赋》、《播州赋》、《唐山陶瓷赋》获全国征文二等奖。有诗词集《野调无腔》、散文集《杂花乱开》出版。



西藏之旅,

专属行程,定制你从心开始的生活。

来源:滦河文学

回到首页 | 返回顶部| 会员注册

Copyright © 2014-2064,www.aixincb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www.爱心传播.com 京ICP备14059545号-1

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