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故事

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,回国后被开除党籍,家人从其遗物中发现真相

分类:成长故事  发布时间:2022-09-26 17:34:59

他是朝鲜战争中,我国志愿军60军180师的政委和政治部主任。他也是志愿军被俘战士当中最高的将领。那他到底经历了什么,在他回国之后会被组织开除党籍?


吴成德

一: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。

原来,这位英雄的名字叫做吴成德。他出生于1917年的山西,虽然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富裕,但是吴成德的性格非常好。他是那种从小吃过苦懂得感恩的人,他将一腔热血投放在爱国情怀当中。

新中国成立之后抗美援朝马上又拉开了序幕,吴成德临危受命随着大部队赶往了朝鲜半岛。但是吴成德刚好又任志愿军60军180师的政委。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部队的编号呢?因为上朝鲜半岛的志愿军都是分批次来的,并不是大家一起来。

在吴成德赶往朝鲜半岛之前,朝鲜半岛上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?是第5次战役刚拉开序幕,这时候中国志愿军势如破竹一般,呈现出的状态非常好。我军不仅给敌方阵线打开了缺口,也给敌方的支援链一个重创。

   为了能够乘胜追击,中国志愿军又通过一个星期的时间,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路被逼退。这时候美军动用了很多召集过来的现代化装备,又堵住了之前被中国志愿军打开的缺口。

双方僵持不下时,彭德怀为了可以更好地让部队得到休整。于是下令:将主力部队转移到三八线以北地带。

但是主力部队的迁移工作量太大,这时如果给了敌军一个抓空隙的机会,那么很有可能会让我方溃不成军。于是,我方的总指挥部就下了一个决策,称让180师暂缓撤退计划,让其辅助主力部队全部撤离至三八线以北。

所以,吴成德刚踏上朝鲜半岛也就临危受命了。这个时间非常紧迫,任务也像是火上眉头一样。180师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充足的准备就提起了钢枪上了战场,他们的任务就是为了辅助主力部队的撤退。

李奇微

那么,与之对线的联合国军的总指挥是谁呢?是李奇微,当时他就指挥美军派出了7个师,并且给他们配备了最完善的装备,像飞机大炮,哪怕是平原地带可行驶的摩托车全部都配备齐了。然后李又调动了南朝鲜的13个师,双方加起来的师部力量就有20支。

最重要的是,李是一个观察力非常强的指挥者。他分析局势,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——180师为首的志愿军部队刚刚上朝鲜岛,他们能够得到后勤保障的可能性太小了。也就是说,只要180师不及时撤退的话,这些志愿军吃什么、拿什么打仗都会成为问题。

刚上战场没几天时间的180师,在前期配合着主力部队追赶联合国军打了几天时间。原本装备和战士能量的摄取都存在空缺,现在他们临危受命也知道任务艰难,但还是二话不说扛起了钢枪做好了一切准备。

   最后,180师被迫围困在半岛上的峡谷地带。好在吴成德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找到了短暂的优势,决定尽量不与联合国军发生火力冲突,只在必要时打突击,这就为我方主力部队的撤退营造了良好氛围。

但是志愿军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地倒下,尸横遍野,伤亡情况也无法得到医疗保障。后方也没有支援链提供补给,食物和弹药都成为了最紧缺的东西。

直到前方传来消息,称主力部队已经陆续完成了撤退。现在大家都期待着吴成德所在部队能够快速完成突围,他们现在要为自己而战。如果突围不出去,他们很有可能得不到救济。

可是就在吴成德率领其他战士不断向外突围时,战士们身后却传来了一些微弱的声音。原来,那些躺在沙地上等待着被救的战友们,有些人已经身中数枪,有一些人伤口已经感染了,这些战友的情况不容乐观。

军人的性格大多数都是那种不抛弃不放弃,这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情怀。所以在听到这些微弱的声音之后,无数健全的战士们反而停止了向外突围的脚步。

180师志愿军们回过头去,抱起了一个个深受重伤的战友们。吴成德也率先表明态度,称自己坚决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兄弟。说完话,吴成德便将自己的战马枪杀。

但是联合国军的包围圈正在不断地缩减,哪怕是一个师的力量,也无法和其对抗。吴成德当时做出的军事决策,是伤员和现有兵力进行混合。然后分成每40人一个小组的分支,每一个分支中安排两名军官做指挥,分方向突围。

谁曾想,这一个突围战就整整耗时一年多。他们被围困在山谷里,一边躲避着敌人的夹击,一边寻找突围的路线。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,他们又是如何找到食物补给的?这又不得而知了。

战士们都是在白天的时候隐藏起来,让联合国军以为这些人似乎已经被他们消灭完了。但不料,一年之后美军又俘虏了180师仅存的三个将士,其中就包含吴成德。

吴成德被美军折磨了一番之后,又被送去了南朝鲜的釜山战犯监狱。因为他们在这个男人的口中得不到任何有利于他们的情报,是在威逼利诱面前,吴成德也坚决不说出任何关于中国志愿军的信息来。

既然啃不下这一个硬骨头,美军自然也就放弃了。便把吴成德打成了俘虏,送去了监狱看管。而在这里,吴成德也因为身份问题而备受折磨。

二: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

等到朝鲜战争完全结束,所有的事宜全部谈定好之后,中方与美方进行了俘虏交换。吴成德在最后一批次中,也被遣送回国。但吴成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之后,真的就迎来了生活的幸福吗?其实不难。

吴成德首先是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已经大受打击,回到战俘接待处时,没有任何一位曾经与他共事过的战友认得清吴成德。因为他的五官和身材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,他不仅骨瘦如柴,而且眼角下塌。

那时的人们在思想方面容易进入一个误区,会觉得甘愿成为俘虏的人一定是一个不爱国的人。总有人认为真正爱国的人一定会在战场上拼死奋斗,哪怕是即将成为俘虏也会洒热血于沙场上,证明自己的决心。

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,不论是战俘接待所的战友还是工作人员,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吴成德。接待人员最开始是希望吴成德能够做自我交代,让他把自己身上的错误全部罗列出来。

原本在战俘营中吴成德就已受过了屈辱的对待,但他扛住了一切,心中燃起了想要回国的希望。可当他的愿望实现时,却发现这里还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。

在这些基层工作人员的推波助澜下,吴成德不仅连党籍和军籍也丢掉了,后来还被送去了农场进行劳改。这一回,他是彻底伤心了。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浇灭吴成德对生活的热爱。

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最后被组织痛批了一顿之后,吴成德最终回归了正常生活。然而,时间又来到了10年动乱时期。在这一时期中,有很多小红兵将吴成德扣上尖尖的圆锥帽子,身上挂着叛徒的牌子。

他们将吴成德推到了学堂进行批斗,可是吴成德的性格早已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。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早出晚归,勤勤恳恳地做着农民的本分,说他是一个老实人,所以他的批斗会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参观。

在生活上遇到了这一切不幸之后,吴成德也没有低头做人,反而以德报怨。之后他又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中,他在偏远山区的学校里任职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孩子们。

作为老师,吴成德告诉年轻人:祖国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,需要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的人,要造福社会要感恩当下,祖国才能发展的更好。

后来,吴成德的事情由地方文件慢慢被省市重视后,性质不断升级。1980年,关于吴成德的文件又惊动了中共中央,在重要领导人翻阅吴成德文件之后,又展开了重新审核的工作。1982年,吴成德的身份经党中央批准恢复了之前的待遇,退休工资按军级干部来领。

那时的吴成德早就已经看淡了很多,心态非常平和,他还是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,无心再从事于军事工作。只是家里人后来反映,称吴成德多年积累下来的心结,那一刻也算是解开了。

在晚年生活中,吴成德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。最后中央在1992年又考虑其众多对社会的杰出贡献,还专门授予了吴成德奖章,让其家人和后代都为之骄傲。

老人在1996年时已84岁,但是那一年的老先生却因为身体疾病等原因,最终离开了人世。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,还在村镇的小公园里立起了一块小型纪念碑。

但是谁又曾想,吴成德一生虽然默默无闻,但是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感天动地的。像朝鲜战争,他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。像突围战中,他杀掉战马不丢弃自己的战友。像他被冤枉时,依然以德报怨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。

最重要的是,吴成德历年来还献身于慈善事业。他将自己的工作所得和其他的一些资产变换成现金,捐给了全国各地贫困的孩子们,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,通过学习这条道路要感恩社会和建设祖国。

吴成德老人共向革命老区和山区学校,捐款达4万多人民币。这还是上个世纪年代末的数值,在1990年时的1万块钱,相当于是现在的12万。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的故事,又怎么不令人动容呢?(来源:历史老炮

回到首页 | 返回顶部| 会员注册

Copyright © 2014-2064,www.aixincb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www.爱心传播.com 京ICP备14059545号-1

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