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故事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分类:成长故事  发布时间:2021-08-28 10:29:00


1955年,周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冲破帝国主义国家的重重阻挠,到印尼的万隆参加亚非会议,途中经过昆阳,周总理在陈毅陪同下,拜访云南大学的一位女教授。周总理见到她第一句话就说:“我代表邓颖超来看你了,邓颖超再三嘱咐我向你问好。”


这位女教授,就是邓颖超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的同学张若名,也是我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。鲜为人知的是,她还是周恩来第一位女朋友。邓颖超晚年跟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说:“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,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,和张若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。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张若名与周恩来是怎样相识,他们为什么分手?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传奇女性的故事,感受那个火热的年代,最早觉醒的那一代人。


一、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,和张若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


张若名,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一个官僚地主家庭,她的祖父是清苑首富,她的父亲喜新厌旧,在广西做官时纳了一房姨太太,对妻子女儿百般挑剔。张若名的母亲是个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弱女子,面对丈夫的虐待,她不敢反抗,只能偷偷哭泣。


母亲的遭遇让张若名对封建婚姻恨之入骨,她发誓:“长大以后,宁可削发为尼,嫁身不嫁,也不依附于某个男人。


张若名的二伯在日本留过学,思想比较开明,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,他在天津有家医院,就把张若名接到天津读书。


1916年,张若名考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,她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,与邓颖超、张嗣婧、梁岫尘、刘韵琴包揽班级前五名,人们戏称她们五人为“五魁首”。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她们上学的时候,正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,国家残破,爱国人士忧心忡忡。1919年,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,天津各界人士起来响应,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恩来回到天津,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领袖。


在这场运动中,直隶第一女子师范的女生们巾帼不让须眉,她们冲上街头,发表演说,组织请愿,人们对她们刮目相看,纷纷慨叹,须眉男儿也比不上她们的勇气。


张若名和邓颖超都是学生代表。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生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,张若名被推举为评议部部长,邓颖超被推举为讲演队队长


后来,天津进步青年组织觉悟社,周恩来和张若名、邓颖超都是最早的成员,他们抓阉决定代号,邓颖超抓到1号,化名“逸豪”,周恩来抓到5号,化名“伍豪”,张若名抓到36号,化名“衫陆”。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在觉悟社刊物《觉悟》创刊号上,张若名在以“衫陆”的笔名发表《急先锋的女性》一文,号召女性解放,她说“女子解放从女子解放做起,不要等着旁人解放。”一百多年,这种声音,可谓振聋发聩,掷地有声。


1919年6月到8月,张若名两次以天津学生代表的身份进京请愿。在进京请愿的天津学生代表刘清扬、郭隆真等人被捕以后,张若名与周恩来带领几百名天津学生进京营救,北洋军阀当局迫于压力,只好释放了被捕学生。


1920年1月,天津数千名学生到省长公署请愿,他们推举了四名代表,男生代表是周恩来于方舟,女生代表是郭隆真张若名。他们刚走进公署门口,就被逮捕。周恩来、张若名在狱中绝食抗议,邓颖超等人在狱外发起救援活动,经过半年努力,周恩来、张若名等人终于释放出狱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周恩来和张若名在斗争中产生了感情,他们的感情,得到觉悟社所有人的祝福,邓颖超也知道他们在谈恋爱,她也认为他们很般配


邓颖超晚年跟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说:“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,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,和张若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。”


二、周恩来:我的恋人,理所当然必须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的艰难险阻的战友


张若名参加学生斗争,还坐了牢,她的父亲很气愤,扬言要跟她断绝父女关系,还想赶快把她嫁出去,以免她再次惹事生非。


张若名为了逃避包办婚姻,离家出走,1920年11月,她与周恩来等人一起坐上去法国勤工俭学的轮船,去了法国。


在法国,他们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,一边打工,一边读书,他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,张若名的法文最好,她担任主讲人,她把她的讲稿整理成《阶级斗争》《剩余价值》和《帝国主义浅说》三篇文章,发表到少共机关报《赤光》上,产生了很大反响。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1923年,张若名离开巴黎去了里昂。第二年,列宁逝世,法国共产党里昂支部召开追悼会,法国当局不许外国人参加,少共负责人贸然行事,让张若名在大会上做报告,张若名的身份暴露,差点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,还被警察盯梢盘问。


更让张若名无法接受的是少共负责人的专横作风,张若名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,在党内受到审查,她心里非常委屈。


经过一段时间思想斗争,张若名决定退出少共,专心读书,走“学术救国”的道路。周恩来在五四运运以前,也想“学术救国”“科学救国”或者像日本那样“军国救国”,五四运动让周恩来认识到只有武装夺取政权,才是一条救国救民之路。


他抱定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,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,他希望他的终生伴侣“理所当然必须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的艰难险阻的战友。”


周恩来开诚布公地跟张若名谈了自己的想法,他们理性分手。周恩来转而与在国内的邓颖超通信,他认为邓颖超才是他真正的革命伴侣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周总理第一次看到邓颖超演讲时就对她有好感,只是邓颖超年龄太小,五四运动时,邓颖超刚刚15岁,是班里是最小的学生,在觉悟社是年龄最小的成员,觉悟社的人都叫她“小超”,周总理也叫她“小超”,这个甜蜜的称呼伴随了他们一生。


周总理给邓颖超寄来一张明信片,上面印着法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,背面用清隽有力的字体写着“希望我们将来也像他们两人那样,一同上断头台。”这是周总理的革命宣言,也是他给邓颖超的爱情誓言。


三、她是我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,博士论文获500法郎资金


张若名退出少共以后,开启学霸模式,1930年,她获得里昂中法大学文学博士学位。她的博士论文《纪德的态度》被评为优秀论文,获得500法郎奖金。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女生有40多人,只有张若名一人获得博士学位


张若名在里昂读书期间,经郭隆真介绍,认识了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河北老乡杨堃,两人产生感情,1930年5月,他们在法国结婚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1931年,张若名夫妇以“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”的闪光身份回到阔别十年的祖国,她受北平中法大学校长李圣章邀请,在北平中法大学担任文学院教授,讲授法国文学。杨堃到保留他留学的北平农业大学任教。


1937年,北平沦陷,中法大学停办,张若名不愿为日本人效力,在家中赋闲,偶尔做点编辑工作。


1945年,抗战胜利,中法大学复校,张若名继续到中法大学教授“法国文学”和“法国戏剧”课上课之余,她把鲁迅郁达夫等人的作品译成法文,为中法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。


1948年,张若名、杨堃夫妻接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邀请,举家南迁,到云南大学任教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张若名虽然退出少共,但她严守机密,没有做过任何对党不利的事情。1928年,周恩来到苏联出席“六大”,为了安全起见,他们绕道欧洲。邓中夏委托周恩来给他新婚妻子的妹妹挑选一件礼品,那笔钱是邓中夏坐牢省下来的一点津贴,他让周恩来一定办好。


周恩来认为张若名虽然退党,仍然是个可靠的人,就与张若名见了一面,让她帮自己给邓中夏挑选礼物,张若名挑选了一块漂亮的银质女表。这块表,果然邓中夏小妹非常喜欢,邓中夏牺牲二十多年以后,小妹还收藏着这块表做纪念。


全国解放以后,张若名意气风发,迎接新时代,她加入民盟,还不断要求重新入党。1953年,张若名在云南大学创办“文艺批评教研室”,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讲授文艺理论。


自从1928年一别,周恩来二十多年再没见过张若名,他与邓颖超时常牵挂着她。1955年周总理到印尼参加万隆会议,他在陈毅陪同下拜访了张若名、杨堃夫妇,转达邓颖超对老同学的问候。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周总理与他们共进午餐,谈了五个多小时,谈了很多过去的往事。在谈到张若名退党问题时,周总理说,少共不是党组织,而是一个进步青年团体,张若名是退团,不是退党。


周总理这是在暗中保护张若名,退党与退团,性质不一样。在五十年代末“向党交心”活动中,张若名这段“退党”经历被学校抓住不放,她被迫一次次交待,仍然被认为“态度不老实”,张若名哭了一天,来到校园东侧的八大河,纵身跳了下去


周总理听到张若名投水自尽的消息,非常气愤,在他亲自过问下,云南大学对张若名的“罪名“重新审查,向她的家属赔礼道歉

1955年,周总理到昆明拜访一位女教授,邓颖超:她是恩来的初恋

1980年,周总理已经去世,邓颖超听说张若名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正式结论,让云南大学复查张若名的问题。


云南大学经过调查,发表“关于张若名同志的政治历史结论”,指出“张若名同志一生为革命、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,政治历史清楚,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”。终于给张若名家人一个正式说法,让她的冤案得以昭雪


结语:


张若名是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位风云人物,她是最早主张女性解放的新知识分子之一,是我国最早的留洋女博士之一,最早的大学女教授之一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,她都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女性。


对于这段感情,周恩来从来没有回避,正是有张若名对比,他才认识到邓颖超才是他革命道路上的知己他们携手一生,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(来源:网络

回到首页 | 返回顶部| 会员注册

Copyright © 2014-2064,www.aixincb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www.爱心传播.com 京ICP备14059545号-1

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