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故事

抗美援朝战争全史(2)——主席动容,美军震惊的一场战役

分类:成长故事  发布时间:2020-10-15 07:49:11

导读:1950年冬天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第20军、第27军和第26军与美国海军陆战1师狭路相逢,惨烈交手,史称“长津湖战役”。美国战史将之称为“最艰苦的战役”,也称为“被遗忘的战争”。

背景: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一场战役,为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分。战役在由爱德华·阿尔蒙德指挥的美英韩军10.3万人(包括美国海军陆战一师、美国第三步兵师、第七步兵师、英国第41皇家海军陆战突击队等)和由宋时轮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大约15万人之间展开。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,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,最后注入鸭绿江。

冰雕连的故事:1950年冬天,朝鲜战场,死鹰岭高地,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,125名穿着夏季军装的志愿军战士,在打退美军7次进攻后,彻夜守候,等待下一次战斗,但黎明到来的时候,他们被发现全部冻死在阵地上,枪口冲着敌人来的方向,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……这是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战士演出队的节目《冰雪雄魂》中的壮烈故事。


双方伤亡资料:志愿军总兵力约15万,直接投入一线的约为10万,伤亡约3万余,另外冻伤约4万余(即一线部队几乎损耗殆尽);

联合国军总兵力约13万,直接投入一线的约为11万,伤亡约近3万,另外冻伤约1万余,另外,几乎所有配合美军进攻的各种南韩部队(约2万左右)除极少部分随美军进攻被歼灭外,绝大部分败散,无法统计战况(部分为朝鲜游击队歼灭,部分被朝鲜人民军合并,仅有极少部分回到南方)。

对于长津湖战役的结果说法是不同的,美军将领把这场战役称为最艰苦的战役,也可以说是一场惨败的战役。美军的伤亡是很惨重的,根据战后美军公布的资料可以看出,美军对于当时的天气不能适应,有很多的士兵甚至是死于冻伤和消化不良的。美军曾经引以为傲的北极熊团竟然悉数被志愿军歼灭了,这是美军没有想到的长津湖战役的结果,美军以为自己是能完胜的,结果是惨败了。

还有另外的说法就是当时的志愿军伤亡是大于美军的,因为除了有9兵团参战以外还有陆战一师也加入了战争。战役中陆战一师是和美军第七师有一场恶劣的交战的,在被围的五个地点里,每次的伤亡人数都是不完整的。说到的伤亡人数的话,9兵团最终统计的人数是7.2万人,如果再考虑到后来治疗不当逝去的人数,那就达到了10万多人了,这个数据是远远大于美军的。

在这次战役里,中国志愿军是击退了美军的数次进攻,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,此后中国成功跻身为军事强国了。(来源:鬼马历史说

主席动容,美军震惊的一场战役


这是一场奇怪而又伟大,惨烈而又感人的战斗。


长津湖之战,人类战史上最冷的一场仗。


这是一场在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、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非常规战争: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,拿着简陋的武器,饥肠辘辘,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地冲锋,冒着美国人猛烈的轰炸和密集的弹雨,勇往直前。

 美军的里兹伯格团长战后回忆:当他们执行撤退命令时,小心翼翼爬上山头,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——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,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,有百十号人,都据枪而待,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,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。


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,没有大衣,多数人还戴着单帽、穿着单鞋。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,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,微风拂过,铮铮有声。


中国的志愿军战士,即便冻死,也没有放弃阵地,放弃执行自己的作战命令!


里兹伯格团长感叹:这就是与他们鏖战了20多天的中国军队,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、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,就是这些人,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。这是些什么人啊?他们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?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,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?真是令人难以置信!


美军闯入志愿军阵地,看到的一幕令他们震惊,至今不信!


所有的美军士兵,在里兹伯格的命令下,向志愿军战士的遗体敬了军礼。


这只是长津湖之战的一个细节,而关于战果,美国海军领导层认为长津湖战役是在其历史上最骄傲的时刻,海军陆战队重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团,令中国军队从前线撤回,这次突围成功最终确立了美国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。


而志愿军方面,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北朝鲜的东北地区,所以此战役以及在西线的胜利,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一次胜利,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。消息传来,毛主席也动容。

回到首页 | 返回顶部| 会员注册

Copyright © 2014-2064,www.aixincb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www.爱心传播.com 京ICP备14059545号-1

扫一扫